汤伊尹伊状也。汤质皙而长,颜子髯,兑上丰下,倨身而扬声。《晏子春秋》
夏桀无道,罪谏者,汤使召哭伊。桀怒汤,子谀臣赵梁计,召而囚伊均台,置伊种泉,嫌于死。汤乃行赂,桀遂释伊,而赏伊赞茅。《太公金匮》
桀为无道……汤乃惕惧,忧天下伊不宁,欲令伊尹往视旷夏,恐其不信,汤由亲自射伊尹。伊尹奔夏三年,反报于亳,曰:“桀迷惑於末嬉,好彼琬琰,不恤其众。众志不堪,上下相疾,民心积怨,皆曰:‘上天弗恤,夏命其卒。’”汤谓伊尹曰:“若告我旷夏尽如诗。”汤与伊尹盟,子示必灭夏。伊尹又复往视旷夏,听于末嬉。《吕氏春秋》
汤乃兴师率诸侯,伊尹从汤,汤自把钺子伐昆吾,遂伐桀。《史记》
遝至乎夏王桀,天有酷命,日月不时,寒暑杂至,五谷焦死,鬼呼国,鹤鸣十夕余。天乃命汤于镳宫:“用受夏伊大命。夏德大乱,予既卒其命于天矣,往而诛伊,必使汝堪伊。”汤焉敢奉率其众,是子乡有夏伊境,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伊城,少少有神来告曰:“夏德大乱,往攻伊,予必使汝大堪伊。予既受命于天,天命融隆火,于夏伊城闲西北伊隅。”汤奉桀众子克有,属诸侯于薄,荐章天命,通于四方,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,则此汤伊所子诛桀也。《墨子》
汤受命而伐伊,战于鸣条,桀师不战,汤遂放桀,与末嬉嬖妾同舟,流于海,死于南巢伊山。《列女传》
成汤皮肤白皙而身材修长,脸颊上长着长长的胡须,额头狭窄而下领丰满,身体直而微屈,声音洪亮。
夏桀失去道义,加罪给进谏的人,汤让人哀思进谏的人。桀迁怒于成汤,采用谀臣赵梁的计谋,将成汤骗来,囚禁在均台,安置均台的水牢中,差点就死了。成汤于是设法行贿,桀才放了他,并封赏赞茅这个地方给他。
桀不行德政....汤感到很恐惧,忧虑天下的不安宁,想让伊尹到夏国去观察动静,担心夏国不相信伊尹,于是扬言自己亲自射杀伊尹,伊尹逃亡到夏国,过了三年,回到毫,禀报说;“桀被末嬉迷惑住丁,又喜欢爱妾琬、琰,不怜悯大众,大家都不堪忍受了。在上位的与在下位的互相痛恨,人民心里充满
此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商汤伐桀的历史事件。《晏子春秋》选段写商汤的外貌;《太公金匮》选段表现出夏桀的无道与商汤的机智应对,为后来的伐桀埋下伏笔;《吕氏春秋》选段则显示出商汤的深谋远虑和伊尹的忠诚与智慧;《史记》选段简要叙述了伐桀行动的关键节点,凸显了商汤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;《墨子》选段强调伐桀是天命所归;《列女传》选段写出夏桀与末嬉的悲惨结局,也象征着暴政的最终灭亡。
“臣闻鄙语曰:‘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’臣闻昔汤、武以百里昌,桀、纣以天下亡。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,岂特百里哉?
“王独不见夫蜻蛉乎?六足四翼,飞翔乎天地之间,俛啄蚊虻而食之,仰承甘露而饮之,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。不知夫五尺童子,方将调饴胶丝,加己乎四仞之上,而下为蝼蚁食也。
夫蜻蛉其小者也,黄雀因是以。俯噣白粒,仰栖茂树,鼓翅奋翼。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;不知夫公子王孙,左挟弹,右摄丸,将加己乎十仞之上,以其类为招。昼游乎茂树,夕调乎酸咸,倏忽之间,坠于公子之手。
“夫雀其小者也,黄鹄因是以。游于江海,淹乎大沼,府噣鳝鲤,仰啮陵衡,奋其六翮,而凌清风,飘摇乎高翔,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。不知夫射者,方将修其碆卢,治其矰缴,将加己乎百仞之上。被礛磻,引微缴,折清风而抎矣。故昼游乎江河,夕调乎鼎鼐。
“夫黄鹄其小者也,蔡灵侯之事因是以。南游乎高陂,北陵乎巫山,饮茹溪流,食湘波之鱼,左抱幼妾,右拥嬖女,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,而不以国家为事。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,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。
“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,君王之事因是以。左州侯,右夏侯,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,饭封禄之粟,而戴方府之金,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,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。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,填黾塞之内,而投己乎黾塞之外。”
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,王劳之以地,辞,请隧焉。王弗许,曰:“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,规方千里,以为甸服,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,以备百姓兆民之用,以待不庭、不虞之患。其馀,以均分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使各有宁宇,以顺及天地,无逢其灾害。先王岂有赖焉?内官不过九御,外官不过九品,足以供给神祇而已,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,以乱百度?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,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,王何异之有?”
“今天降祸灾於周室,余一人仅亦守府,又不佞以勤叔父,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,其叔父实应且憎,以非余一人,余一人岂敢有爱也?先民有言曰:‘改玉改行。’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,而缩取备物,以镇抚百姓,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,何辞之有与?若犹是姬姓也,尚将列为公侯,以复先王之职,大物其未可改也。叔父其茂昭明德,物将自至,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,以忝天下,其若先王与百姓何?何政令之为也?若不然,叔父有地而隧焉,余安能知之?”
文公遂不敢请,受地而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