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一萼红·乍寒轻

厉鹗 厉鹗〔清代〕

乍寒轻。被邻园翠羽,唤起爱山情。烟草残碑,风榛断笛,千载谁记经行。想春在、楼痕几曲,破晓霁、妆镜见飞英。欲雪消时,无人知处,峨髻青青。
飘瞥少年前梦,便移舟弄水,有若平生。西塞鱼肥,东林酒熟,滋味何似浮名。待传与、蘋香暖信,醉吟地、常忆柳边城。回首家江非远,十四长亭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寒气初降尚轻微,忽被邻园翠鸟的啼鸣,唤起我对青山的眷恋之情。荒草笼罩着残碑断碣,风吹榛林传来断续笛声,千年岁月谁还记得曾经有人途经?料想春天藏在楼阁曲折处,破晓雨霁时,梳妆镜里可见落英缤纷。当残雪将消之际,在那无人知晓的地方,青峦如髻依旧葱茏。
少年往事如浮光掠影,曾移舟戏水,仿佛此生本该如此自在。西塞山的鱼儿正肥,东林寺的新酒已熟,这般滋味哪像浮名般虚妄无凭?待要传递蘋草的芳香与春日暖意,醉酒吟诵之地,总让我忆起那柳色浸染的边城。回头望去,家乡江水并非遥远,却隔着十四个长亭的路程。

注释
霁:雨雪停止,天放晴。
飞英:飘舞的雪花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此词以 “乍寒” 起兴,借翠羽、烟草、残碑、断笛等意象,在今昔交织中熔铸沧桑感与山水情。上片绘荒寒春景,暗藏历史兴亡之叹;下片忆少年弄水、西塞鱼肥的自在时光,以 “滋味何似浮名” 点明对本真生活的向往。结句 “十四长亭” 以空间距离写乡愁,景语含情,于疏淡笔墨中见深婉韵致。

厉鹗

厉鹗

厉鹗(1692-1752)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花隐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文学家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屡试进士不第。家贫,性孤峭。乾隆初举鸿博,报罢。性耽闻静,爱山水,尤工诗馀,擅南宋诸家之胜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樊榭山房集》等。 213篇诗文  73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虞美人·残灯风灭炉烟冷

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残灯风灭炉烟冷,相伴唯孤影。判教狼藉醉清樽,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。
难逢易散花间酒,饮罢空搔首。闲愁总付醉来眠,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游万柳堂记

刘大櫆 刘大櫆〔清代〕

  昔之人贵极富溢,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,穷极土木之工,而无所爱惜。既成,则不得久居其中,偶一至焉而已,有终身不得至者焉。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,力又不足以为之。夫贤公卿勤劳王事,固将不暇于此;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。

  临朐相国冯公,其在廷时无可訾,亦无可称。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。其广三十亩,无杂树,随地势之高下,尽植以柳,而榜其堂曰“万柳之堂”。短墙之外,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。径曲而深,因其洼以为池,而累其土以成山;池旁皆兼葭,云水萧疏可爱。

  雍正之初,予始至京师,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。一至,犹稍有亭榭。再至,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,今欹卧于水中矣。三至,则凡其所植柳,斩焉无一株之存。

  人世富贵之光荣,其与时升降,盖略与此园等。然则士苟有以自得,宜其不外慕乎富贵。彼身在富贵之中者,方殷忧之不暇,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!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南乡子·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

陈洵 陈洵〔清代〕

不用问田园,十载归来故旧欢。一笑从知春有意,篱边,三两余花向我妍。
哀乐信无端,但觉吾心此处安。谁分去来乡国事,凄然,曾是承平两少年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